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家长快来学会这几招!
在日常与自己的孩子相处时,孩子会出现一些让家长很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自身及他人的身心健康,也很可能影响亲子关系,家长会如何处理呢,严厉教育?放任不管?很让人头疼!
基于日常家长沟通反馈,中心及时组织开展了有关《问题行为》的家长课堂,让家长学习恰当的育儿方法!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呢?他为什么会出现呢?
一些儿童由于在语言及认知能力上的不足,有时可能没有办法通过语言和正确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绪,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延用或者建立一些行为与外界沟通。这些行为中,有些可能不适合他们的年龄,有些不符合社会规范,有些过于激烈、甚至于暴力,有的是为了获取关注,有的是故意逃避,这些行为也就成了常说的“问题行为”。
二、常见的问题行为有哪些呢?
●攻击:击打、咬人、踢打、推拉、吐唾沫、把物体砸向某人。
●自伤:指向自己的任何武力性的身体接触,击打、锤、咬、挖、扯头发、掐拧皮肤、抠眼睛、撞头或使用物体伤害自己。
●破坏:毁坏财物、砸向硬物、蹦跳、站在家具上、扔东西、踢、拉物品、脱衣服或谩骂。
●逃跑:逃离座位、走或者跑出房间、讨价还价、制造麻烦。
●自我刺激:重复性语言或身体反应。
●故意获取关注:通过不恰当言语或者行为动作故意获取他人关注。
●故意逃避做任务:通过不恰当的语言和行为故意逃避、逃离正在做的事情。
三、情景回顾
问题行为:孩子故意扔东西(边做行为边看你)
建议:
1.计划性的忽略(不做任何的回应),不要盘旋在事情本身,不过多关注故意行为,有危险时及时制止。
2.主动关注,前提控制。引导儿童明白好的行为可以得到更多关注,也可以通过差别强化,强化他人好的行为,从而引导孩子修正自己的行为,得到强化。
问题行为:儿童出现打人行为?
建议:
首先我们要分析孩子为什么打人,也许是沟通方式不畅引起了矛盾,也许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出现打人行为时,家长要及时制止伤害他人的行为,引导孩子恰当表达;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通过绘本或实际案例,实际演示带孩子学习不同的互动方式。
问题行为:在家庭中如何收玩具?(收玩具难如登天,哭闹)
建议:
可以做时间预告,在儿童玩之前可以告诉我们的时间安排,几点结束;在孩子玩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之后要干什么,否则孩子会认为家长只想收走玩具,并没有什么实际安排。
问题行为:不想写作业,不想做任务(孩子故意逃避任务)
建议:
差别强化,家长可以自己作为示范者得到强化物,让孩子知道怎样做可以得到夸赞或者奖励。
调整目标,及时强化,提高孩子的完成度。
增强自信心,让孩子更加有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更加乐于做任务。
问题行为:孩子抢别人的东西?
建议:
可以制止儿童影响他人的行为,及时正向引导、辅助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采用差别强化,及时强化恰当的行为。